水风轻、蘋花渐老,
月露冷、梧叶飘黄。
——北宋·柳永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寒露,露气重而稠,稠而将凝。相较于白露,寒露气温更低,“先白后寒”,寒露更冷,即将化霜,故而下一个节气是为霜降。
天渐寒,夜渐长,空庭得秋长漫漫,雾结烟愁,寒露入暮愁衣单。
鸿雁来宾,菊有黄华
“寒露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一候鸿雁来宾: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飞物化潜物,古人所见深秋天寒,雀鸟不见,而海边开始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花纹与雀鸟相似,就以为是鸟雀入大海为蛤蜊。
三候菊有黄华: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而独菊言者,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
一场秋雨一重色
夜半秋雨凉初透,帘卷西风,秋晖连着露气美在澄澄光影中,玉枕纱橱,凭阑悄悄,暗香盈袖。
院门昼锁回廊静,几向霜阶步,薄雾烟愁,断鸿声里,月色如帐,频将星霜晃。
天高昼暖夜来凉,寒露入暮愁衣单
中医在四时养生中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寒露之时气温由凉转寒,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散,阴气渐生。
因此,此时正是我们阳气收敛,阴津潜藏,就像树木用落叶来保存水分和养分,秋季时节的保养也离不开“养收”二字。
《黄帝内经·素问》有载:秋三月,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顺应阴津收藏,早起可以顺应阳气的抒达。
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
寒露时节后,“燥”邪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
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这里的麻,即为芝麻。
寒露前后的整体饮食原则还是多润少辛,以免伤津。
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
而酸味食物有生津润燥之效,适宜这个季节进食。
生活中注意保暖,随时增减衣物,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秋冻”万不可冻腿脚。
此时的气候实际上是夏秋暑热与秋凉干燥的交替,最容易患上季节交换的感冒发热。因此,可适当增加一些耐寒训练,以提高免疫能力,抵抗细菌和病毒侵袭。
另外,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人们心中常引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
“登高游宴,菊花须插满头归”古人也常用登高远望、与友赏菊、酩酊酬重阳来抒怀胸臆、排解忧郁。
却道天凉好个秋
庭院碧苔红叶遍。金菊开时,已近重阳宴。日日露荷凋绿扇。粉塘烟水澄如练。
试倚凉风醒酒面。雁字来时,恰向层楼见。几点护霜云影转。谁家芦管吹愁怨。
晏几道的斑斓秋色里,碧苔阶上,红叶翩跹,金菊瓣张如爪,小池塘里烟水澄澈。
词人的酒盏里似是没有遍野的哀鸿,没有如血的残秋,没有萧索的愁雾。
雾杳杳、雨飘飘,只有天色渐晚里、护霜云合下的幽幽笛声来唤醒微醺的词人了。
可醒来却还是那个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文/司空墨
摄影/西贡火柴
部分图源/摄图网
部分资料/百度百科
往期好文推荐
留住秋意,从香开始 ——九龙沉香博物馆摄影大赛,定义你的美好假期
即将消逝的香气——红土沉香的终极秘密
博山是什么山——博山炉名称来源的再讨论
佛中见我——浅谈沉香手串配珠
神奇动物在哪里——博山炉盖图像浅析
艾草盘香:同时搞定秋老虎和喵星人,神器还是祖传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