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涧磁村定窑遗址
对于北宋官窑“弃定用汝”的原因,南宋叶寘在《坦斋笔衡》[1]中记载:“本朝以定州彼此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
陆游也在《老学庵笔记》卷二[2]中说过:“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
虽都有以定瓷有芒而使用汝瓷的解释,但仅凭此就弃定用汝,证据略显薄弱。历代一件器物的流行,和政治背景脱不了干系,同样,汝瓷也不例外。
笔者赞成定瓷外部特征劣于汝瓷而被代替,古来对汝窑的解释,北宋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3]最早描写汝器:“狻猊出香,其翡色也。上有蹲兽,下有仰莲以承之,诸器惟此物最精美,其余则越州古秘色,汝窑新窑器大概响雷。”

李公麟《维摩演教图》狻猊出香
(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高丽王朝(12世纪)青瓷狻猊香炉
(现藏于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

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卷九》[4]“高宗幸张府节次略”条记载同样谈到汝窑:“绍兴二十一年(1151 年)十月,高宗赵构亲幸清河郡王张俊府第,张俊进奉一批宝器、书画等真品,内有汝窑青瓷 16 件。”
明代《格古要论》[5]描写了汝窑釉色及纹片的情况: “汝窑器出汝州,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润,薄亦甚难得。”
20 世纪上叶,许之衡《引流斋说瓷》[6]说窑第二载中整体阐述汝窑瓷器的产地、釉色及厚薄、纹饰及烧造方式:“汝窑在河南汝州,北宋时所创设也。土细润如铜,体有厚薄,汁水莹润,厚若堆脂。有铜骨无纹者,有铜骨鱼子纹者,有眼隐若蟹爪纹者尤佳。豆青、虾青之色居多,亦有天青、茶末等色,无釉之处所呈之色,类乎羊肝。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钉。乃真物也。
汝窑天青釉圆洗 & 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故宫博物院馆藏,图片采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由此以上文献可知,汝窑在汝州,北宋创设,胎质坚硬,釉层厚,有的有纹片,靠玛瑙出色的釉色有豆青、虾青、天青、茶末色。无釉处为暗红色,支钉小如芝麻。明代的《遵生八笺》[7]中有对汝窑卵白釉色的描述:“汝窑,余尝见之,其色卵白,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细小支钉。”关于天青釉,相传为五代周世宗柴荣所创,“当日清器式,世宗批其状曰: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景德镇陶录·卷七)引《唐氏肆考》[8]。
景德镇陶录
彭盈曾说“百年来对汝窑的认识,最开始是长达半个世纪名瓷定义上的论战,历经青白瓷、北方青瓷甚至钧窑等阶段,直到宝丰清凉寺窑址的发现才逐渐有所共识。”[9]
汝窑窑址的考古学调查于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1931年日本原田玄讷到河南临汝县调查窑址,采集到大量的“北方青瓷”,其实为耀州窑系的青瓷,但其断定为“汝窑就是北方青瓷产地”。

清凉寺汝窑遗址
经研究后发现,第一、二、三区主要是民窑性质,第四区才是生产传世品天青釉汝瓷区。

清凉寺遗址发掘图
(图片采自于《宝丰清凉寺汝窑》)
民窑区的烧造时代从北宋早期一直持续到元代,生产白釉、酱釉、黑釉、青釉色瓷器,仅发现北宋晚期极少量的天青釉瓷。随着烧造技术的进步,到北宋晚期,清凉寺窑址生产普通青瓷的民窑发展成为生产传世天青釉瓷的官窑。
从文献和考古发现的汝瓷来看,汝瓷釉色纯正匀洁,因为精致的烧造工艺,使得釉层极为均匀、规整,在唇口、在所有转角处,釉层都能保持厚薄一致,可以说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釉面也特别的细腻、平整,犹如有高密度的青色烟霭罩之。
北宋覆灭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南移,汝窑被战争所破坏,盘踞南方的龙泉窑结合南北制瓷技艺之精华,迅速走向成熟且形成自己的风格。在胎釉、器型、装饰技术都有非常大的进步,烧制出来的龙泉窑瓷器,釉色纯正,烧制出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达到了青瓷釉色之美的顶峰。
龙泉青瓷
(现藏于重庆九龙沉香博物馆)
所以汝瓷因质高代替定瓷成为宋代上层阶级及文人士大夫之宠有一定道理,但笔者认为宋朝选择汝瓷还有另外的原因。

《君主论》
道教是宋朝的御用宗教,与外来佛教相比,东汉末年兴起的道教更具本土性。

汝窑在宋徽宗(1082-1135年)在位期间(1100-1125年)烧造的,徽宗御制的《步虚词》[13]:“绿鬓颓云髻,青霞络羽衣。晨趋阳德馆,夜造月华扉。抟弄周天火, 韜潜起陆机。玉房留不住, 却向九霄飞。”
林灵素曾对徽宗说[14]:“天有九霄,而神霄为最高,其治曰府。神霄玉清王者,上帝之上子,主南方,号长生大帝君,陛下是也,既下降于世,其弟号青华帝君者,主东方,摄领之,已乃府仙卿,曰储慧,亦下降佑帝君之治。”神话的炮制,符合宋徽宗集权的企图。
政和七年二月宋徽宗指示道录院说:“朕乃吴天上之子,为太霄帝君···遂哀恳上帝,愿为人主,令天下归于正道···册朕为教主道君皇帝。”
宋徽宗(1082-1135 年)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到禅位钦宗以后,宋徽宗依然是“教主道君台上皇帝”。这与黑格尔对中国宗教政治的阐述“中国人有一个国家宗教,这就是皇帝的宗教,士大夫的宗教”[15]相契合。

《宋史·徽宗本纪》中记载“以是知事变之来,虽小人亦能知之,而君子有所不能制也。”
文中小人指的是章忖,他在皇太后执意立徽宗时,曾断言其轻佻不足以君天下。所谓轻佻不足以君天下,实质在于徽宗利用绝对的权利去玩弄文化和信仰。更有学者指出“宋徽宗表面崇道,实际上是佞神”。
宋徽宗本没有机会继承皇位,但因同父异母的哥哥哲宗因乱性过度造成身体虚弱 23 岁就去世,徽宗才有继位的一线希望。所以得到这个充满权力的位置具有非常大的偶然性。这种偶然性造成徽宗对拥有皇位极具不安全感,加上内忧外患的国情和无政治手腕的宋徽宗,只能通过道教达到政治统治的目的。

汝窑瓷片包金
(现藏于重庆九龙沉香博物馆)
青色也是道教常用的颜色,唐人李肇《翰林志》[16]中有:“凡太清宫道观笺告词文,皆用青藤朱字,谓之青词。”
青词约始于唐天宝四年(745 年),史籍中曾有宋徽宗作青词的多种记载,表明宋徽宗对青色极为偏好。
此外,青词要求形式工整和文字华丽。

所以徽宗推崇汝瓷,实质是想在社会各方面反映道教统治,是支持宗教政治的产物。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宋朝推崇汝瓷
不仅仅是汝瓷相对于其他窑口来说质高显著
更是具有艺术气息的宋徽宗
在道教统治下的宗教政治选择

参考文献:
1. [宋]叶寘:《坦斋笔衡》[M],见《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〇四〇册卷二九第十三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年。
2.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M],中华书局出版社,1979 年版。
3. [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M],两淮马裕家藏本。
4.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 590 册。
5. [明]曹昭:《新增格古要论》[M](摘抄),见《说陶》第三六三页,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3 年。
6. 许之衡:《引流斋说瓷》[M],见《说陶》第五二页,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3 年。
7. [明]高濂:《遵生八笺·卷十四》[M],见《文景阁四库全书·子部·杂书类》第二八八册第六〇九、六
一〇页,商务印书馆影印,2005 页。
8.[清]兰浦、郑延桂原著:《景德镇陶录》[M],嘉庆二十年(1815 年)由异经堂印刷出版。
9.彭盈:《百年寻青–二十世纪汝窑认识论的变迁》[M],《故宫文物月刊》,第 58-65 页。
10.汪庆正:《汝窑的发现》[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 年 10 月版。
11.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宝丰清凉寺汝窑》[M],第 6 页,大连出版社,2008 年。
12.[意大利]马基雅维利:《君主论》[M],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8 年版。
13.道藏 5 册[M].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年。
14.[元]脱脱:《宋史·林灵素传》[M],中华书局 1977 年版。
15.[德]黑格尔,潘高峰译:《历史哲学》[M],九州出版社 2011 年 9 月。
16.[唐]李肇:《翰林志》[M],四库全书复印本。
17.王睿:《略说汝窑与钧窑》[J],《考古》2015 年第 10 期,第 111-120 页。
撰文:有无间
美编:科学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