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谢烟客 制香:青桐 摄影:无崖子 技术支持:南宫流云
洪刍是北宋进士,颇有文采,著述不少。其舅是黄庭坚,黄庭坚极好焚香,所以洪刍作《香谱》不是没有来由的。可惜到靖康之乱时,他在东京落下不少问题,被流放登州沙门岛(今山东蓬莱县外海),此后不见下落。
其舅黄庭坚好香,作诗自称(如我有香癖),且屡见以香馈赠往返之诗文。不知何故,洪刍除编纂《香谱》外,却未见与香相关之诗文,虽有可能是鲁班门前不敢弄刀斧,但因可资证资料缺乏,是此研究之憾。或从江西诗派(以才学入诗)化用典故、成语之诗风来考虑,尤其是《香谱》所辑(香之异)、(香之事)诸篇收录历朝用香史实、传说故事,可资写作时援引参考之用。洪刍撰写《香乘》,正是实践黄庭坚写给他的书信《答洪驹父书》中提出的诗文主张: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制沉香】
【古代炮制】
【现代炮制】
除去枯废白木,劈成小块,用时捣碎或研成细粉
【炮制目的】
沉香味辛、苦,性微温。归脾、胃、肾经。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的 功效。经炮制后,可洁净药材,使用药剂准确。
【附】
近代炮制方法还有蜜制、酒制、焙制等。
【制檀香】
选取真的檀香研磨成米粒大小,用慢火炒,直到紫色的香烟飘出,没有腥气为止。取紫檀一斤,切成薄片,放入两升好酒中,用慢火煮干,然后再稍微炒制一下。将檀香切成小片,用腊茶浸泡一夜,取出烘干,加入蜜酒搅拌均匀,再用慢火烤干。
将檀香细末与一升水,半斤白蜜,同时放入锅中,煮至六七层沸,然后捞出烘干。檀香切成薄片,放入蜜搅拌,接着用干净的器皿炒干,慢慢加入蜜,用手不停搅拌,不要让檀香被炒焦,以黑褐色为好。(以上方法皆出自《沈谱》
【制甲香】
古方炮制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甲香)须用生茅香、皂角二味煮半日,却漉出,于石臼中捣,用马尾筛筛过用之。”
②《经验方》:”甲香修制法,不限多少,先用黄土泥水煮一日,以温水浴过,次用米泔或灰汁煮一日,依前浴过后用蜜酒煮一日,又浴过,煿干任用。”
现代炮制
甲香像龙儿形状的为好,其余下点的稍次。取一二两,先放入炭汁中煮干,之后再用泥水煮,最后再加入好酒一盏煮干,加入半匙蜜,炒至金黄色。
将甲香用黄泥水煮至透明,然后切成片状洗净、烘干。
用炭灰煮两天后洗净,再以蜜汤煮干。
甲香用淘米水浸泡三夜后,煮至沸腾并呈现红色的沫子,直到水变得较清为止。加入好酒一盏,再煮一段时间,取出,用旺火炮制成红色,再用一盏好酒泼在地上,这时把甲香放在泼过酒的地方,用盆子盖上,一天之后便可取出使用了。
甲香用泥水浆浸泡三日,取出,等干了以后刷去上面的泥土,再放入一碗浆水中煮干,这时还要加好酒一盏煮干。完成后放入银器中炒,直至颜色呈黄色。
甲香用水煮,去除上面的膜,再用酒煮干。
甲香先要去除上面的渣滓,然后和胡麻膏一起熬,直到颜色变黄,再用蜜水洗干净,如香时宜少用。
【炼蜜】:
古方制法: 白沙蜜若干,通过丝绵网滤如瓷罐中,用油纸重叠密封罐口,放入大锅内隔着火煮一天,取出。再将瓷罐放在炭火上煨煎,使其沸腾数次,水汽去尽,这样能使蜜保存很久。如果在每斤蜜中加入二两苏合油则更好,或加入少量的朴硝,去除蜜气,品质尤佳。用量不宜太多,太多会让蜜过于浓厚,合香时导致品质不均匀。
现代方法: 将蜂蜜置铜锅中,加热至徐徐沸腾后,改用文火,保持微沸,并除去泡沫及上浮蜡质,然后用箩筛或是纱布滤去死蜂、杂质,再倾入锅内,加热至116~118℃,至锅起鱼泡,用手捻之有黏性,两指间尚无长白丝出现时,迅速出锅,炼密的含水量控制在10%~13%为宜。
【目的】
炼制可除去其中杂质,破坏酶类,杀死微生物,减少水分。
【调香】
将诸香(另研甲香)拌匀,加熟蜜和淘米水调和
【窨藏】
用磁器盛装香印窨藏一周后,取出熏之
行气温中降逆,利水消肿
【禁忌】
阴虚火旺、气虚下陷者慎服。《本经逢原》:“阴虚多火人禁用。”
问:甲香是什么?何为最佳品质?
答:
(参考文献,《香谱》、《香乘》、《答洪驹父书》、《外台》、《博济》、《奇效》、《启玄》、《全生集》、《炮制》、《沈谱》、《雷公炮炙论》、《经验方》、《本经逢原》、《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