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问我,什么样的香,才是好香?实际上,香在制作过程中,几乎没有秘密,是个极其传统,极其简单的手艺活,以我认知,任何人,在有沉香粉,粘粉,纯净水的状态下,甚至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都可以制作出一支很棒的沉香。
核心的机密只有两点,一是原料是否足够高级与纯净,二是配比是否合理。
我做香,一共只有七个步骤:
原料分级,合香,制香,制香印,测试,包装,贮藏。
这里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顶级的香不可能做出来就用,至少3年以上退粘和醇化才可以使用,否则你用沉水红土做出来的香,近距离闻也会刺鼻。
下面的图片,是09年做的记录,按照当时的价值算,一共是900万人民币,只做出来20多公斤,从13年启封至今,这支香还没有遇到过对手。这种级别的香,只能作为收藏,是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作为商业用途的。
原料分级:这个环节是确保香材百分百的“纯净”。当时那批香是跟不同的供应商采购的不同批次,即使同为“沉水芽庄”也会有些区别,最耗费时间的就是这个环节,我需要自己把红土里,不是红土的,以及芽庄里有拼接的挑出来,隐约记得,30公斤的原料,挑了近十天。
清洗:
这个环节,是成本最高的环节,十公斤红土洗完,还有六公斤可以捞出来的,下面的泥沙,至少2公斤,也就是说,沙子也是有可能卖到数百元一克的。
合香:
再好的香,也需要和合,原因是层次和完美,与熏品不同,卧香讲究的是味道的层次,变化以及留香,凝香,飘香。。。当时我一共调出三种调性的香,红土为主的醇厚低调丰满宁静,芽庄为主的清雅与清雅纯净。
制香:
很多人会纠结在手工与机制,客观的讲,只有在调香的时候会全手工制作,这个原因和成本无关,和品质有关,因为不同的配方,需要不同的直径才可以把味道发挥到极致,手工无法确保。
香印:
这个直白的说,是边角料的再利用,但边角料不代表品质就不好,我的制香机是用了一年的时间和设备制造商反复沟通后订制的,完美的解决三个要求:品质,损耗,效率。既是是这样,设备里每次都会有余量无法加工为卧香,只能手工制作为香印或者香丸,供熏品。
测试:
第一批香在设备里做出来后,必须经过测试味道与层次是否与我的初衷相吻合后再微调,才能进行批量制作,还有就是是否可以顺利点燃,并且中途不会熄灭。实际上,纯的红土与沉水芽庄因油脂过多,是无法点燃的,不要去相信什么“纯料”,就没有这个可能性。这一批的辅料,我们选择的是海南皮油和越南惠安,特点就是甜,你可以感觉的味道是冰糖或者是甘蔗。
包装:
最头疼的环节,我的大部分娱乐时间都被这个环节占据了。原因是我只会挑毛病,但不会动手执行,我的朝令夕改令到我的设计团队头晕目眩,怨声载道,在这里,我公开的向他们表示感谢和道歉。
储存:这个环节的隐形成本很高,我没有拍照,你可以想象一下,白酒红酒普洱茶和雪茄是怎么转化的,在哪里,在什么环境下默默的醇化的。
持续更新中,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