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春霆发响而惊蛰飞竞,潜龙浮景而幽泉高镜。
春风吹荣了大地,万物去故就新,莫不鲜明。
雨前椿头嫩无丝,雨后椿头生木枝。谷雨前都是吃香椿芽正正好的时节。
这习俗仿佛不分南北,只要到了春光明媚、暖风拂面的季节,心里总会挂念起那一小把香椿的青涩味。
香椿芽最直接的吃法据说是酥脆的“炸香椿鱼”。
这种做法只需要把香椿芽裹上一层薄薄的面糊,下油锅炸出来的模样如一尾小鱼,因此得名。
再复杂一点的就是“香椿头饼”。
新鲜的香椿芽切碎,加入一点点肉糜或者一点点豆腐碎,混入面糊炸,重油之下金黄酥脆,咔嚓一口,在油香面香的烘托下,香椿的味道反而更虎虎有神,轻而易举就窜进鼻腔根。
然而最出名的还是这道长久以来都气定神闲地蜗居于民间灶台的香椿芽炒鸡蛋。
有人也叫香椿芽摊鸡蛋,或者香椿芽滑鸡蛋,无论如何,香椿芽和鸡蛋中间得有个够意思的动词。待锅里的菜籽油烧热,味道刚烈的香椿碰撞鸡蛋的温润,绿边红叶的香椿、嫩黄滑腻的蛋液共同烘托出最清新的家常味道。
但真正爱香椿的老饕都知道,只有看上去偏老偏熟、颜色较暗的香椿炒鸡蛋才能吃出“一箸入口,三春不忘”的难忘。
简单点的还有香椿拌豆腐。
香椿焯水切碎,跟内酯豆腐一拌就能吃得满口鲜爽,点睛之笔还是浇上去的那一点点小磨香油。
香椿、豆腐、香油,都是味道顽固直白的东西:香椿的“冲”劲儿、豆腐的清润、香油的醇厚。三者为伍,互相恭敬、帮衬,春天的气息已融入小小一碗。
有人说,香椿之香是比较硬朗直接的,这不奇怪。
在“椿萱并茂”中,“椿”为父亲,“萱”为母亲。大椿长寿,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萱草为忘忧之草,椿萱并茂用来比喻父母健康。
而香椿的味道,硬朗倔强,香椿树树干通直、纹理阔大,正是传统家庭中父亲的倒影。
文/李沉兮
图/网络
往期好文推荐